|
|
汽液两相流
(材质,内件不锈钢,外壳碳钢,带配对法兰和螺栓全套)
全国低价,询价电话:13961380701 |
汽液两相流液位自动疏水调节器
(材质,内件不锈钢,外壳碳钢,带配对法兰和螺栓全套)
全国低价,询价电话:13961380701 |
|
|
汽液两相流
自动疏水器
(材质,内件不锈钢,外壳碳钢,带配对法兰和螺栓全套)
全国低价,询价电话:13961380701 |
汽液两相流
液位控制器
(材质,内件不锈钢,外壳碳钢,带配对法兰和螺栓全套)
全国低价,询价电话:13961380701 |
|
汽液两相流疏水控制器
在电力、化工、石油、冶金等企业中有大量的换热及扩容设备需要通过调节出口流量来控制液位,目前所用的产品大多为机械浮球式、电动式和气动式。这些产品不仅成本高,控制复杂,而且执行机构动作频繁,普遍存在易卡涩、
易磨损、 易汽蚀、易泄漏等问题。导致故障率高,维护费用大,对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造成重大影响。可见,性能优异、
可靠性高的自调节液位控制装置是企业提高经济性和安全性的迫切需要的产品。
以往类似的设备大多是调节妥协,灵敏度不强,误差率大等缺点,有的不得已改为手动,增大劳动强度。给设备的经济性、安全性带来了严重影响。有的发生失控现象给运行人员造成操作不便,给机组运行造成严重威胁,造成的经济损失也相当大。
汽液两相流疏水控制器具有液位控制能力强、可靠性高、 免维护、 寿命长等特点,是传统疏水控制设备的更新换代产品。
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高、 低压加热器、轴封加热器、热网加热器、锅炉连排等设备及冶金、 石油、
化工等企业的热交换设备和扩容器,能够彻底解决发电厂300MW、600MW及以上机组以及石油、化工行业相关设备的液位控制难题。
汽液两相流疏水控制器电力行业应用简介
汽液两相流疏水控制器,突破了原有技术的局限性,已广泛用于电力行业中的600MW、300MW、200MW及以下机组的高、低压加热器、轴封加热器、锅炉连排、热网加热器等需要水位控制的设备。性能优越、技术先进、品质优良、水位控制准确且免维护,成本低,是替代传统液位装置的首选产品。
规 格 型 号
|
压力 MPa |
进出水口 |
信号口 |
材质 |
QS-40/15 |
0.5-6.4 |
DN40 |
DN15 |
外壳碳钢
内件不锈钢304
带配对法兰和螺栓全套 |
QS-50/25 |
0.5-6.4 |
DN50 |
DN25 |
QS-65/25 |
0.5-6.4 |
DN65 |
DN25 |
QS-80/25 |
0.5-6.4 |
DN80 |
DN25 |
QS-100/25 |
0.5-6.4 |
DN100 |
DN25 |
QS-125/25 |
0.5-6.4 |
DN125 |
DN25 |
QS-150/25 |
0.5-6.4 |
DN150 |
DN25 |
QS-200/50 |
0.5-6.4 |
DN200 |
DN50 |
QS-250/50 |
0.5-6.4 |
DN250 |
DN50 |
QS-30/50 |
0.5-6.4 |
DN300 |
DN50 |
加热器传统产品常见的故障
1)传统产品水位控制不好,导致长期低水位运行。
2)传统产品故障率高维护工作量大,检修频繁。
3)水位控制困难,造成机组经济性下降,热效率低。
4)水位控制不好引起管路振动,严重的导致焊口振裂、保温材料飞扬、高压蒸汽四溢等重大安全事故。
针对以上问题,我厂与中科院热能动力研究所研究开发了新型汽淮相流自动调节装置,成功地取代了原老式设备,它既可以在原老式设备的基础上实施改造,也可以给各大研究院设计院设计、更新新设备时选型及配套时参考。
该新型汽液两相流装置的基本原理和流程系统与老式的有所不同,它是利用液相流值和汽相流值的差异来设计和配置传感信号和调节系统的,它是用经济的方法把汽相和液相的有效混合。以期达到大且能保持汽、水充值在佳状态下介入。从而消除误检测、误操作、自动失效等现象,提高了主设备的效益和安全性。
汽液两相流装置工作原理
汽液两相流装自调节液位控制装置,基于“汽液两相流”原理,摒弃了传统的浮球式、气动式、电动式液位控制设备的缺点,自动调节容器出口液体的流量,从而达到更为稳定的液位。其基本原理是:疏水由阀体入口相变管(信号管)根据液位高低采集汽相、液相信号直接进入阀腔,与疏水混合后流经特定设计的喉部。当液位上升时,汽相信号减少,因而疏水流量增加;当液位下降时,汽相信号增加,减少喉部有效通流面积,疏水流量降低,达到有效阻碍疏水的目的。
自调节液位控制装置在基于"汽液两相流"原理的实现上达到了重大突破,其独特的汽相信号或液相信号采集相变口(信号管)可直接与需液位调节设备本体连接,减少了老式自调节器还需加装的信号管及全新的双喉口结构等设计思想解决了早期产品液位控制精确度不高,信号采集不准确的问题.同时,降低了调节汽量,减弱了后部管线的汽蚀及振动,提高了主设备的效益和安全性.
|